中新社北京12月2日电 (记者 郭超凯)记者2日从中国应急管理部获悉,2023年冬季全国森林草原火险形势预测结果显示,西南地区的四川南部、贵州西南部、云南中北部的部分地区森林火险等级高,局部时段可能出现极高火险等级。
为准确掌握今年冬季全国森林草原火险形势,指导各地有针对性地安排部署森林草原火灾防控工作,近日国家森防指办公室、应急管理部组织公安部、国家林草局、中国气象局、国家消防救援局等成员单位、重点省份和相关专家,对全国森林草原火险形势进行了综合会商研判,预测结果如下:
东北地区(内蒙古东北部、辽宁、吉林、黑龙江):秋季以来东北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降水东多西少。预计冬季,北部气温偏低,降水偏少;南部气温偏高,降水接近常年同期到偏多。冬季东北地区森林火险等级接近常年。
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中西部):秋季以来华北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降水偏少。预计冬季,气温明显偏高,降水接近常年到偏多。北京西部、河北西部、山西东部等地阶段性森林火险等级较高。
华东华中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秋季以来华东、华中地区气温总体偏高,降水空间分布不均。预计冬季,气温偏高,降水呈北少南多分布。安徽南部、江西北部、山东中部、河南西部和北部、湖北东南部和西部、湖南北部森林火险等级较高,浙江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南部局部时段可能出现较高火险等级。
华南地区(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秋季以来华南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华南中东部降水偏多。预计冬季,华南东部气温偏高,西部接近常年。福建、广东、广西三省区的大部分地区森林火险等级较高,其中广西西部火险等级高。
西南地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秋季以来西南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降水呈北多南少分布。预计冬季,西南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四川东部、重庆大部降水偏少。四川大部、贵州西部和南部、云南东部和北部等地森林火险等级较高,其中四川南部、贵州西南部、云南中北部的部分地区森林火险等级高,局部时段可能出现极高火险等级。
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秋季以来西北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降水偏多。预计冬季,陕西大部气温偏高,降水接近常年到偏少,森林火险等级较高,其他地区森林火险等级接近常年。
此外,预计冬季四川西部、甘肃和宁夏草原区火险等级较高,其余草原区火险等级接近常年。(完) 【编辑:刘欢】
中新网西宁12月2日电 题:高校“银龄教师”援青记:高原雪染白头
一群离退休的高校教师站在高原的讲台,讲课掷地有声……他们现在在青海师范大学任教,均已年过花甲,他们还有一个专有称呼——“银龄教师”。
青海师范大学人事处的工作人员侯清柏介绍,“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已在青海师范大学开展3年,“银龄教师”团队中有来自国内部分高校的不同专业的教师,其中以师范类专业的教师居多。
“这些离退休教师是高校教育的宝贵资源。”侯清柏说。
三尺讲台是走不下来的情怀
今年72岁的张彩丽是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退休教授,她说:“我从兰州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在教学科研一线工作了46年,退休以后反觉得心里空落落的。现在趁着我身体还硬朗,况且我是土生土长的西北人,我更了解这里的情况,所以我义无反顾来到这里。”
图为张彩丽在课间休息时指导学生。陈宗淇 摄
“我退休后还是放不下工作,不忍心封存积累了几十年的专业资料、教案,我已经习惯了研究专业的前沿动态,‘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是一个持续实现自我价值的条件和机会。”张彩丽说。
“银龄教师”吴海宽在采访时感叹道:“我寻思退休以后到处旅游,但后来我发现,我已经习惯了站在讲台上,拿着粉笔讲课,同教室里的同学们畅聊。我在得知‘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后,立马就和相关处所报名前来任教。”据悉,吴海宽退休前在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任教。
南京大学教育学院退休的教授贺晓星直言自己还能站在讲台干多年,“我刚退休就接受了来支教的通知,我觉得只要能发光发热,我还是会继续开展高校教育的工作。这个支教计划既是我继续工作的契机,更具有建设西北的意义。”
“我们现在很多年轻教师在教学中可能会有不足,最明显的就是我们这类公共课程的作业批改。因为教师和学生的人数比例严重不协调,导致教师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追求快,而忽略了质量,很多错的知识点也没纠正出来,长此以往这是会误导学生的。”张彩丽说。
据青海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南旭升介绍:“张老师批改作业很认真,错误的知识点都会标注出来,甚至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刚开始我们觉得张老师太过计较,但慢慢地我们发现,这让我们进步得更快了,她对工作的态度,是我们师范专业学生的标杆。”
图为张彩丽在办公室内办公。陈宗淇 摄
张彩丽说:“我凌晨2点前基本睡不着,我的学生经常大半夜给我发消息,我也会第一时间回复他们,尽我所能,从各个方面为他们解答。”
青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史儒林说:“吴老师的教学态度很认真,上班时间根本联系不上,他手机关机后,我们只能联系学生去转达,再加上吴老师为人谦虚,不仅学生喜欢上他的课,教师们在平时的工作中也喜欢和吴老师探讨学术。”
情撒高原,是家和家人
“张奶奶”是青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们对张彩丽的称呼。南旭升说:“我们私底下把张老师称为‘奶奶’,‘张奶奶’把我们当作自己的孙子孙女一样,她会关注我们的朋友圈,有时有同学心情不好被她知道,她也会打电话开导。”
吴海宽戏称自己是老小孩,“我就比较喜欢和孩子们相处,看着他们年轻有朝气的样子,我也很开心,我很多时候都感觉自己不是一个60多岁的老人,只觉得自己像个‘老小孩’。”吴海宽说。
图为吴海宽给学生讲课。陈宗淇 摄
据史儒林介绍:“吴老师从支教计划开始,就已经把所有档案和组织关系转到我们这里了,他的夫人也很支持他,跟着他一起过来,在这里定居。”
“这里比我想得好多了,不是印象中的‘支援大西北’一样的艰苦环境,学校和青海省教育厅也很重视我们,我真的感觉到宾至如归。回到住所,我们好多老师会聚在一起聊天,大家都说这里就是第二个家。”吴海宽说。
据悉,青海师范大学的“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中,前来支教的高校退休教师已达到40余人次。据此前报道,吴均夫妇,伉俪携手,跨越千里从山东大学来到青海师范大学,他们曾在采访时说:“退休不退岗,比起安逸的退休生活,我们更喜欢在讲台上教书。”
当记者问起张彩丽:“年龄是否会影响你们的教学工作?”张彩丽笑答:“我们还很年轻,鬓角的头发只是被高原的雪染白罢了,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们可以一直干下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