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2月2日电 (记者 刘亮)由长江商学院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邀出席的“2023女性领导力论坛”日前以线上形式举行。本届论坛汇集了来自中非科技、教育等领域的学者、创业者以及包括联合国、非洲国家驻华大使等在内的代表,他们从多个角度探讨非洲女性所面临的挑战及解决方案,以期通过中非交流合作,赋能女性领导力提升。
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杰出院长讲席教授,学位项目副院长李海涛在主旨演讲中表示,企业未来必须实现性别平衡。企业中拥有更多女性担任领导职务将对女性和企业带来双赢的效果。首先,多元化的员工构成是激发组织创新的源泉;其次,女性作为重要的经济力量,能为市场提供宝贵的消费洞察力和潜力;第三,女性在领导企业所需的软技能方面,往往比男性更具优势。
长江商学院管理学系组织行为学副教授张晓萌援引相关研究分析称,女性成为领导者主要面临四大阻碍因素:工作家庭阻碍、社会资本投入不足、社会认知对于女性管理者的刻板印象以及组织/企业文化的影响。但经过两项性别与领导力方面的大样本、长周期研究后,她发现,在新冠疫情的前中后期,女性领导者均展现出了持续的高韧性,她们是“艰且益坚”的代表。当前两性领导者呈现出来一定程度的领导力特质的差异,但并不一定是由性别造成,识别差异的最终目标是要弥合差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洲优先事务协调主任穆罕默德·埃尔法纳瓦尼表示,女性约占非洲大陆人口的一半,她们走在非洲社会进步的前沿,但同时她们在追求平等与权利方面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女性的社会与经济价值以及教育价值被大大低估,在政策决策层面,女性的代表力也被严重低估。为女性争取平等的教育机会、帮助她们更好地利用科学技术,不仅将大大释放女性群体的潜能,同时也是对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巨大赋能。
“性别平等不仅仅是一个抽象概念,它是建立繁荣、包容社会的基石。”莫桑比克驻华大使玛丽亚·古斯塔瓦称,研究表明,非洲的欠发达现状与女性权利丧失已形成恶性循环,据非洲开发银行预估,缩小劳动力参与的性别差距有望使非洲大陆的GDP额外增加12%。她表示,担任驻华大使期间,她在基层脱贫项目中看到了成功的性别变革路径,未来希望看到更多类似的项目成为中国在非洲大陆发展合作的重点。
在乌干达驻华大使奥利弗·沃内卡看来,随着诸多中国投资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在非洲大陆出现,期待这一过程能够更好地助力培育女性创业者,促进女性力量发展。FarmWorks联合创始人李奕在分享中也提到,当下越来越多中国创业者将非洲视为具有巨大潜力的市场,他们把自己的资本、资源和经验带到非洲来并雇佣许多本地女性员工,这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完) 【编辑:姜雨薇】
以“链接世界 共创未来”为主题的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今天将落下帷幕。
流“链”忘返 以开放促共赢
首届链博会吸引了来自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和机构参展,行业龙头企业和“链主企业”都是首次公开展示各自的完整供应链,通过开放包容的平台展示,拥抱未来的合作共赢。
在采访中,参展商纷纷表示,链博会搭建起的全新平台,让他们有机会充分展示各自产业链上中下游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也让他们更好了解相关领域的关键环节,实现交流互鉴。
空气产品公司中国区氢能业务总经理 胡华利:我们也是在利用这一次链博会的机会,我看到了很多行业的领先企业,都在参加这次的链博会,实际上我也是抓住这个机会,有机会我就会到其他的展台上去看一看,去和同行交流,去寻找合作的机会。
博世中国总裁 陈玉东:这个链博会完全契合了我们工业的这种生态,对于外商企业来讲就是中国整个供应链,第一比较稳定,第二供应链当中的机会很多,我们是希望在中国加大制造业的投资,来做好各级供应链的增链补链。这样的话对于我们都是双赢的。
不少参展代表表示,构筑互利共赢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至关重要,首届链博会的举办展现了中国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担当。
AGC中国总代表 上田敏裕:以前会听到的“脱钩”一词,我认为全球还有跨国企业想脱离中国是很难得到大的发展。中国供应链的成功,是全世界的机会。
帝斯曼-芬美意中国总裁 周涛:我们在全球的三大供应链的中心,里面既有中国的,也有世界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我们在这样一种强调全球供应链一体化合作的背景下,持续地期待,也希望能够积极地参与到里面,来添砖加瓦。
不少参展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通过链博会,中外企业得以增进了解、互通有无,大家期待借助链博会的平台巩固和加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在各链条间发现更多合作的契机。
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 王磊:过去一年里,在中国投资10亿美元,在加强自己的供应链,在这次展会得到了非常好的展示,尤其在绿色发展方面,减碳零碳排放方面,绝对不是互相能够脱钩,大家一起发展,把蛋糕做大。
联邦快递高级副总裁 中国区总裁 陈嘉良:我们在当中一定能够寻找更多的机会。我们会提供更多元化的产品,会用更多的自动化、智能化的系统,让我们的效率提高,我们是非常乐意参与这个链博会。
一家小企业的寻友之旅
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有500多家中外企业和机构参展,他们分布在各自产业链条的上中下游关键环节。
对于参展企业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产业链条大会,寻找新伙伴,成了不少企业的重中之重。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了这样一家小企业,他们就在不停地“找朋友”。
李先龙是一家小企业的负责人,这次展会,他带来了一款畜牧业数据采集胶囊机器人,能全程监控牛羊的健康情况。产品研发了六七年,去年才正式推出。在链博会上,李先龙满眼看到的都是机会。
参展商 李先龙:像意大利的合作社,以色列的合作社,我们都可以进行一个洽谈。目前我来找过他们,就是他们不在。
没想到,第一次主动出击,就没找到人。不过,李先龙并没有气馁,他又有了新的目标。
虽然只是留了资料,但是李先龙仍然觉得很满意,因为对于一个年轻企业来说,每一个机会都非常难得。现在,他又对另一家数据平台企业开始了回访。
李先龙详细介绍了自己的产品,和对方也越聊越热乎,两家数据企业在畜牧业领域找到了合作的契合点。
加微信,留联系方式,短短半个小时,李先龙就和目标对象达成了初步意向。而不断地主动出击,让这家小企业在链博会上找到了不少新伙伴。
参展商 李先龙:收获很大,项目上我们已经和周边的很多企业都达成了相应的合作,一天半了,大概有七八家。
在产业链条上,每个企业都不是独立的个体。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分工日益细化,链博会串起的上中下游企业,都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